人生病了,要靠吃藥治愈;皮膚生病了,靠外用的藥物來治愈,皮膚病有輕有重,重者,真正強力藥物上陣,而輕者,“治愈係”功能性護膚品就出現了,“藥粧”自此誕生。
皮膚學碩士,皮膚科醫師,從事各項皮膚疾病相關一線臨床診療工作至今,主要研究方向為過敏反應的作用機理及藥物幹預。“原來現在的皮膚科醫師都這麼美麗啊!”是旁人看見范菁的第一印象,她不僅本人擁有美麗健康的皮膚,並幫助病患重拾美麗肌膚,也非常樂于和讀者分享皮膚美容與護理的話題。
在中國,最早引入藥粧概念的品牌,當屬法國,“全世界只在藥房銷售”的口號印象深刻。時至今日,搶灘廣袤中國市場的藥粧品牌,林林總總,群雄爭霸,以販售地點來判定其是否藥粧未免太老土,撥開雲霧見青天,看穿藥粧真實身份,揭示藥粧本質。
藥粧為什麼被稱為藥粧?
藥粧,是護膚品一樹繁華中的枝頭一朵,其獨特之處在于它出身的特殊性,無論在產品研發、生產、儲運等各個環節,都要嚴格遵循制藥標準,同時借助皮膚醫學的科學基礎,為不同性質的皮膚,開發對應性的產品。
藥粧和普通護膚品本質的區別在哪裏?從成分上來說,越來越多的護膚品品牌引入了皮膚醫學的最新科技成果,分子、基因、DNA、螺旋酶這些名詞竟也在廣告中日漸多見,倍增神秘感,隱隱有實驗室刀光劍影閃動。雖然藥粧用的新成分,護膚品也可以添加,這方面或許並沒有明顯的差異。但是在濃度上,藥粧有時候要大膽得多,比如果酸,果酸是個極好的東西,只是要應用得當,注意方式方法,除了皮膚薄而敏感的最好生人勿近,一般護膚品添加不多,而專業果酸之父品牌敢下猛料,嘆為觀止,而且高效可靠,實為獨到。
從銷售渠道上來說,國內多數藥粧品牌,只在藥房銷售。而在日本,化粧品則主要在藥粧店銷售,不能將在藥房銷售的化粧品直接劃入藥粧行列。銷售渠道的不同,並不僅僅是樹立品牌形象上的需要,由于經營一定比例藥品,對藥品的倉儲管理、銷售管理以及推薦方式等都相對專業,一般都配有藥師,能對消費者選購藥粧品進行一定指導。
嚴格意義上來說,藥粧應該是由皮膚學專家,從皮膚結構、皮膚改良方面進行深入研究,以高效性和高安全性為訴求,並以藥品的標準生產的一類護膚品。
什麼樣的人群需要選擇藥粧?
藥粧品絕非第一眼美女,外包裝不夠迷人,香味不夠吸引,但是自有擁躉。適宜人群:有皮膚疾患,在使用其他藥物治療同時,選擇安全性高的藥粧產品進行輔助治療;希望通過高效能的特殊功效藥粧品,來改善皮膚狀況,如色斑、皺紋、皮膚粗糙等等。不,我不願在文章裏推薦大家使用這一款,或那一品牌的產品,因為每個人肌膚狀況獨一無二,要看人下菜,才對你的皮膚胃口。有以上訴求的需四步走:先看醫生,然後選產品,再來試用,確認皮膚無不適應後再進到最後一步正式使用階段。
藥粧跟醫生有什麼關係?
由臨床皮膚科醫生通過臨床研究的方式對其產品進行效用檢驗,一方面可以研究產品對皮膚的敏感率,聽取臨床醫生對產品的建議和意見;另一方面可以驗證其產品對皮膚的改善程度,用最科學的方式以確保產品的效用,提升競爭力。在國外,患者如果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皮膚問題,會首先咨詢自己的皮膚科醫生,明確問題所在,並從皮膚科學解決針對皮膚性質,開具對應性的皮膚護理處方,而往往這些產品是診所轉售,無法自購的,從而確立了藥粧品的專業形象。誠然,在中國尚無如此習慣,但趨勢漸漸大同,殊途自然同歸。
雖然目前國內藥粧仍較單一,未如國外那般如火如荼選擇多樣,但要一一細數,卻也頗為可觀,法國的藥粧多以溫泉水為標榜,安全,溫和,富含礦物質是其整體印象,當然也會有部分係列用到水楊酸、維A 醇等溶解角質、控油、抗皺的成分,以應對不同肌膚問題需求。美係的藥粧品多數崇尚簡潔高效,力求與尋常護膚品拉開差距,凸顯專業性,因此下料常常頗猛,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,當然效果也就事半功倍。日本的藥粧店基本已成為護膚品樂淘氏大本營,滿足女生的所有想象,藥用功效退化,強調護膚品的多樣化細分。選擇如此眾多,世界如此美好,還有什麼皮膚之虞? (范菁)
推薦閱讀 - 美肌日記 讓全世界一起幫妳美麗 美白保養知識大家談 |